從不要農藥到有機

    楊安和,民國47年出生於高雄縣燕巢鄉的農業社會,至民國62年

小學畢業,離開最愛的故鄉出外學徒,到民國67年,跟二哥學開堆土

機和怪手,直到民國82年選擇回來種田,原因是因為在他小時候的記

憶裡,當時的農業是無污染,沒有在噴灑農藥、水溝都有魚、田裡有

青蛙、昆蟲,因為民國65年逐漸進入工業社會,水溝受到工業污染

農業開始機械化、使用化學肥料與噴灑農藥、殺草劑後,水溝的魚不

見了、田裡的青蛙也看不到。我們的田由大嫂種芭樂,使用農藥、化

學肥料及殺草劑後,到民國84年我們的田因現代的耕種方式,土地酸

化,大嫂放棄了耕種,在開怪手聽收音機報導,說在台灣9分鐘就有一

個人得癌症,聽了很難過,於是回來種植無農藥作物。

 

耕種歷程 (從有機到自然農法)

    當時土地只耕種四分地,種植的前三年因對農作物的經營方式不

了解而賠本。在耕種過程,慢慢認識化學肥與有機肥,開始自己堆肥

與用牛奶當做追肥,提供棗子樹營養,一分地可種20株至30株棗子

樹,一株棗子樹可採收200台斤至400多台斤棗子,到第六年,發現用

有機肥當基肥、牛奶當追肥品質不理想,而停止使用牛奶當追肥,只

下有機肥,一株棗子樹改採收100台斤棗子,這樣不只對土壤較好,棗

子的品質也比較好。

    在這段過程中,慢慢了解作物的特性,不同的雜草生長越茂盛,

生物群就會有很好的生活環境,土地開始恢復原始的生命力。

    土地、果樹、雜草、昆蟲隨著一年四季不同的季節變化,就有不

同的草種生長,也因為不同的草種,而有不同的動物、昆蟲和微生物

居住,在自然界裡組成了一個大家庭,彼此共生共存、達到生態平

衡,昆蟲是植物的醫生,我們也不需要做任何病蟲害防治,大自然告

訴著我們:「每個生命、物種在自然界都是重要的角色」。

 

18年經營心得

回歸自然 還大地生命 生態平衡 共生共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回歸自然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